跑马拉松不只需要体力与速度,更需要正确的配速、水分、能量补给的时机等,以上,皆是影响胜负的关键。
◎起点刚起跑时,会有一堆人挤在一起,很难前进。因此大多只能跟着周围跑者的速度一起跑。然而有不少跑者会想冲到前面,但结果多半还是只能慢慢移动。我建议可用快走的方式,避开人群。
◎5公里终于脱离混乱的人潮,现在开始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跑了。但请不要因想挽回起跑时落后的进度,一下子冲过头,请有节奏的慢跑。另外,5公里前后会有第一个水站,请记得补充水分。
One point:不习惯边跑边喝水的人,容易把水泼出。此时只要把纸杯压扁,小口啜饮就可以了。
◎10公里这时已进入比赛氛围,身体也逐渐习惯跑步的节奏。话虽如此,若此时将跑速调快,到了后半段可能很快就会体力透支,因此建议略提升跑速即可。而第二次的水分补给,也请确实进行。
One point:10 公里后的水分补充同时,可以做点轻松的运动,例如深呼吸、转动肩膀等。42公里是相当漫长的距离,适时给予不同的刺激,转换心情,对比赛也相当有帮助。另外,有些水站会提供吸水海绵,可以用来擦脖子、额头、大腿,让身体降温,避免过热。
◎20公里终于跑到中间点了!这时脚步会越来越沉重,必须尽快吃能量果冻等食物补充热量。如果等热量完全耗尽,再补充就太晚了,记得一定要提早补充。
One point:马拉松的目标完赛时间,可设定在折返时间的2.5倍。而最理想的状况是以相同的配速持续奔跑,请随时提醒自己后半段的跑速,千万不要下滑。
◎30公里此时速度差不多会慢下来了,有些跑者会陆陆续续开始走路。注意不要被周围「用走的也可以」的气氛影响,持续「跑」下去。
One point:有些主办单位会在30~35公里的水站提供简单的食物,请酌量饮用,以免造成胃部的负担。
◎35公里如果是第一次跑马拉松的人,从这里开始就是「未知的世界」。你将会遇到能量耗尽的「35公里高墙」,也有可能发生意外,例如小腿、大腿等抽筋问题。
One point:最理想的状况是用剩余的能量跑完。只要坚持到最后,完赛时间、比赛名次,都会得到令各位满意的结果。
◎40公里剩下2.195公里。或许看似距离很短,但对于跑完40公里的身体而言,是相当痛苦的。话虽如此,若能力可及,请用尽力气做最后的冲刺,不仅对成绩有很大的帮助,也可当作自我突破的鼓励,务必坚持。
◎终点前半段控制速度,后半段的跑速才不会下降平日练习时已经完跑二十至三十公里,而三十公里后呢?就是未知的世界了。但请不要慌张,只要利用「想像力」事先做好准备与调查,就不会觉得四十二公里是遥不可及的天方夜谭。
首先,请调查欲参加比赛的路线特色,如「二十公里处有上坡」(可至主办单位的官网查询),依此规划配速表,并想好届时补给的方法, 例如通过二十五公里后,要吃随身携带的能量果冻、三十五公里要喝水、吃香蕉等。
当然,「计画赶不上变化」,有时事情并不如我们想像中的顺利;相反地,若比赛能像预期般顺利的进行, 不但斗志会更高昂,成绩也会更好。